自本次疫情暴发以来,溪山融媒中心学生记者全面出动、主动出击,围绕“同心抗疫贵大人”主题,发布疫情防控宣传稿件25篇、图片84张、视频20期、海报28张、推文30篇,同时向校外主流媒体积极投稿,在人民网、贵州日报等媒体发布宣传报道100余篇,大家纷纷点赞“贵大有一支强大的通联队伍”。这支队伍就是溪山融媒中心学生记者团,他们按规有序奔走在贵州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记录一线故事,传播贵大抗疫最强音!
“我们都是抗疫同行者”
“你们的文章应该写成六彩防线,因为你们也是一道防线啊。”溪山融媒中心学生记者团主席赵利雄在听到防疫志愿者对他说这句话时深受触动。
自溪山融媒中心开展我校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以来,作为学生记者团负责人的赵利雄,积极协助党委宣传部总编室统筹各学生记者团的工作,身体力行,走进宣传一线,用自身行动有力诠释了学生记者的使命担当。
赵利雄印象最深刻的是9月2日晚上,他和“溪山视线”栏目组的同伴们一起在西一区足球场拍摄视频。“在等待采访的时候,看着大家戴好口罩井然有序地排队、医务人员娴熟地采集核酸、党员先锋队的同学们耐心地讲解操作流程、志愿者们规范地引导,再回头看到和我同行的校园记者们,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终于在晚上9点,医护人员们结束工作,赵利雄和同学们小心翼翼地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受采访和拍摄,没想到他们十分配合,队长还主动号召队员参与。“拍摄结束后,我微微弯腰以表感谢,这时听到有人说‘应该的,不用客气,我们都是抗疫同行者’。那个瞬间我愣了一下,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参与到抗疫工作中,但我们作为校园记者也在践行着我们的使命。”
赵利雄不仅积极协助统筹组织同学们参与宣传工作,还深入一线参与抗疫视频的拍摄工作。9月5日晚上10点半,赵利雄的微信一直弹出消息,原来是工作群里面发布了需要紧急拍摄搬运抗疫物资的视频任务,但由于其他同学赶过来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很可能来不及拍摄,只有他离物资堆放的地点比较近。正在学习的他了解情况后,立马在群里回复:“我去拍!”,便迅速跑下楼,等到了寝室楼下,才发现自己连鞋都来不及换,脚上还穿着拖鞋。尽管最后还是没赶上,但这段经历成为了赵利雄一个难忘的回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溪山融媒中心全体学生记者奔赴校园疫情防控一线,记录贵大“疫”线故事,致力于多视角、多方位、多渠道实时报道学校防疫措施,及时准确地让校内外老师同学、校外心系贵大的每一位校友和社会各界看到贵大抗疫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继续以青年之热血执记者之笔锋,以贵大之声振抗疫之心!”赵利雄说。
坚守“疫”线,做新闻的记录者
9月16日下午2点,溪山融媒中心学生记者吴燕燕接到任务,必须在晚上11点之前写好稿件。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过多准备,在把工作安排好后她便立即出门采写,从下午2点到晚上9点,她独自采访完成了2篇稿件。
“疫情之下,我们作为学生,平时有太多细节没有关注到,当真正走进校园防疫一线,才发现为了筑牢校园疫情防线,守护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务工作者、后勤保障人员、学生志愿者等很多工作人员都坚守一线、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目前,采写中心成员奔赴到校园各地,记录校园防疫实时情况,共发布校园疫情防控稿件25篇。
“我的责任就是协调好采写人员,及时反馈和分享信息,尽全力地解决团队成员在采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作为新闻专业的一名学生,吴燕燕认为,参与此次校园防疫一线采写是她最生动的一堂新闻采访写作实践课。“9月以来,我参与的这些采写报道,每一次都印象非常深刻,最大的感受就是更加坚定了自己想做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愿望。”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校园一线学生记者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和手里的笔去诠释这句话。
9月17日凌晨4点,杨吉珩的闹钟准时响起。他迅速洗漱好,带上设备,到西一区体育场与小伙伴们会合,他们今天要拍的是直击全员核酸采集前一小时的视频。核酸采集工作从早晨6点开始,但统筹协调人员需要凌晨5点就要到达现场进行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为了全程记录,杨吉珩和伙伴们四点半就已经架好了设备准备拍摄。“为了精益求精,我们直到凌晨1点还在确定最终的拍摄方案,等确定好各项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准备睡觉时,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杨吉珩说。
工作到深夜已然成为杨吉珩的常态。截至目前,“溪山视线”栏目组已经制作并发布12期视频,在贵州大学的每个角落记录着贵大人的抗疫身影。从策划、拍摄再到剪辑,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后面凝聚的是“溪山视线”栏目组每位老师和成员的心血。
“溪山视线”栏目组的第一期视频拍摄得并不顺利。“我们一开始对设备并不熟悉,组内成员互相之间也没有培养出默契,以至于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制作出来的视频根本不能用。”但是杨吉珩和伙伴们并没有放弃,晚上8点,他们再次扛起设备,怀着一腔赤诚奔赴到西一区的核酸检测现场重新开始拍摄,并且在凌晨,把第一期的视频剪了出来。第二天看到视频成功发布之后,他说:“值了!”
杨吉珩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临时物资仓库的采访拍摄。在了解到因为实施静态管理,导致人手短缺,搬运工不能进校,每晚成车的物资就只有几位老师徒手搬运时,他来不及多想手上还有多少素材需要剪辑,主动申请加入到搬运的队伍中,和老师们搬运物资。“说实话每一箱物资都不轻,但那晚格外有劲。我能够参与到抗疫工作中,能够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贵大人的抗疫身影,我很自豪。”
“阿又,安排摄影记者全部出动,主题是‘坚守’,今晚出图!”
“收到!马上安排!”
9月2日晚上8点,溪山融媒中心摄影中心负责人吴阿又突然接到要拍摄晚上检测核酸图片的紧急通知,她第一时间便就近安排了摄影中心的罗荣和颜克文两位同学到现场进行拍摄。“晚上8点我们才接到要拍摄的通知,但一个小时后我们的图片就出来了。”吴阿又和在现场拍摄的两位同学配合默契,由他们在现场负责拍摄,实时传图给自己,吴阿又在收到图片后立即进行后期处理,再传送给老师,最大效率地保证了出图的速度和质量。
作为一线的摄影记者,吴阿又和同学们经常需要扛着相机在校园各地拍照。9月4日早上,已经连续跑了两天的吴阿又原本打算休息一天,但看到群里面发布了需要采访贵州省人民医院驰援贵州大学的医疗队任务后,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一起去拍摄。当天的拍摄任务要求立即出图,而省医组又只有吴阿又一人在跟拍,任务很重。
“我那天只能在现场边拍边返图,图片一出来就马上同步给‘影像贵大’栏目的小编同步编排,一直持续了几个小时。”最终,一篇名为《同心抗疫|省医驰援贵大,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影像贵大图片集终于出来,并且被各大外媒平台转发。“当看到大家努力了一天的成果被各个平台转发的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一天的奔波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一线摄影记者活跃在每个角落,一次次相机定格的“咔嚓”声,捕捉到了“深夜里的太空人”(消杀人员)、“凌晨的白色曙光”“布满水雾的面罩”(医护人员)等一系列感人的瞬间,摄影记者们背着相机、穿着马甲,和抗疫一线人员们“疫”起出发,共同坚守!
坚守幕后,做新闻作品的生产者
“曼红,现在有一组图片需要制图,明天早上就得发,比较紧急!”9月2日晚上9点半,溪山融媒中心学生记者吴曼红收到老师发来的消息,原本已经打算关上电脑的她又赶紧找了几名制图的同学,加入了指导老师组建的工作群,从工作分配、图片选取、制图、审图……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和时间赛跑。终于,凌晨1点,制图任务结束,但作为负责人的吴曼红,陆陆续续忙到凌晨2点多才睡。“当时任务非常紧急,工作小组都是临时组建的,每一张图都经过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但大伙儿一点怨言都没有,一直埋头苦干。”吴曼红说。
熬夜制图对于吴曼红和视觉中心的学生记者们来说已成为了这段时间的工作常态,一张张抗疫海报、抗疫漫画都是无数个“制图人”一笔一笔勾勒出来的成果。在接连熬了几天的夜后,吴曼红因为上火嘴唇上长起了一个大水泡。“虽然每次画图都很困很累,恨不得连画笔都要‘冒烟’了,但是一想到我们以这种形式为抗疫工作出了一份力,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吴曼红作为一名幕后的学生记者,一开始,她并没有将自己与这场“抗疫攻坚战”过多地联系起来,但是,在连续几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做核酸的时候,看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早早地就坚守在岗位上的时候,她的心中也渐渐有了触动。“我用自己的画笔记录学校的抗疫战‘疫’工作,增强大家的防护意识,坚定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也是投身参与了抗疫工作。这样想想,那些画图的夜晚也没有那么难熬。”
“不知道何时会被召唤,但我随时做好准备!”
贵州大学官方微信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卢思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这句话。不仅是她,还有官微学生运营团队幕后所有的小编都在坚守着,默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广大师生及时地传递抗疫相关资讯,普及防疫政策与知识,充分发挥贵州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学校一级宣传平台的作用。
从9月2日至今,官微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累计发送疫情防控相关推文30篇。“特殊时期,宣传工作伴随着种种不确定性,任务也更加艰巨,但我们所有小编从线下的采访、摄影、录像、剪辑,到线上的文案、海报、绘画、编辑,都心手相连、共同奋斗,让每一篇推文都能及时成功推送。”
9月2日晚上9点半,官微小编们接到任务,随即加入指导老师张亚军和吴羿锦临时组建的推文业务群,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制图、文字、排版各项任务同时进行,终于在凌晨零点四十三分完成《同心抗疫贵大人 |防疫一线,最美的坚守!》的推送。“虽然奋战到很晚,但当时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将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的付出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出去。”卢思怡说。
卢思怡对于官方微信记者团的成员而言是类似“定心丸”一样的存在,从协调衔接各部门工作顺利开展、带领各部门干部最大限度地调度成员到积极地与团队成员沟通、营造轻松氛围,卢思怡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保证在疫情之下官微工作的正常开展。
“这段时间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切地体会到了作为校媒人的责任与担当,也对官微的团队凝聚力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卢思怡说。
“当我们真正地走进新闻,抚摸它的每一寸脉络时,我们才感受到那些来自新闻深处的滚烫的温度!”溪山融媒中心全体学生记者用自己的新闻理想,书写了贵大人的抗疫宣传诗篇!
编后语:百廿贵大,赓续华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一支有情怀、敢担当、能战斗的校媒队伍——校园学生记者。同学们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把自己融入贵大的夜里,把贵大印刻在文字、图像里。同学们的足迹遍及东、西、南3个校区,同学们的身影穿梭在食堂、车站、操场、寝室,同学们的声音凝聚成一句句“这是贵大人的声音”。我们记得清晨里迎接黎明的曙光,我们记得深夜里花式转发推广,我们记得办公桌上4台电脑同步剪辑,我们记得抖音上“多余和毛毛姐”在视频里选用的几张作品,我记得一起度过的中秋节、教师节、校庆日,我们记得微信群里的99+,我们记得每一次失败带来的成长。疫情是大考,本责任编辑给校园学生记者们打99分。
文字:学生记者 胡欢 吴丽花
编辑:高秀娟
责任编辑:庞爱忠
编审:张亚军